|沙钢集团 - 江苏沙钢集团
新闻中心
站内检索
今年9月是第48个全国质量月。沙钢质量行动、活动如火如荼的同时,堪称企业史上“最严”的质量“红线标准”也在全面升级。这条“红线”串起了生产、设备等系统工作,肩负着人才培养、结构优化、效率提升……不仅“串珠成链”重塑现代钢铁的品质基因,更彰显了沙钢由“大而强”到“特而精”、由“规模”向“内涵”发展的时代脚步。
《沙钢志》记载,1978年对轧钢生产实行“五定”制度,首当其冲即“定质量”。
1995年冶金行业成立冶金质量认证中心,沙钢为首批试点单位,并于1996年初通过认证,获质量体系认证证书。
2020年,沙钢“基于精益管理系统+MES系统平台的质量管控”项目获评全国质量标杆,2021年获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,2023年入选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提升典型案例。
以史为鉴,沙钢自成立之初就将“质量红线”视为企业“生命线”和发展“主线”!
贯穿这条“主线”,80年代中期沙钢热轧窗框钢占领全国70%市场份额,后长材产销稳居行业第一方阵,板、卷、冷轧等广泛应用于基建、装备、航空、国防等领域以及沪苏通长江大桥等“超级工程”,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企业先后荣获“中国名牌产品”“出口免验商品”“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金杯奖”“全国用户满意产品”“国家质量免检产品”“金筑奖——中国建筑材料5A级产品”等质量大奖。
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以来,沙钢产品进一步“乘风出海”,在中俄管线、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、埃及苏伊士运河铁路大桥、孟加拉BRAC大学城等项目中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钢铁的品牌力量!
随着钢铁行业迎来新的挑战,质量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的“关键性”更加凸显,近年,沙钢深度研究,结合生产实际,制定并下发了《关于明确公司炼钢红线标准的通知》《关于明确公司轧钢红线标准的通知》,进一步规范生产操作标准、严格工艺制度执行,推动质量“关口”再度前移。
今年5月,沙钢对“红线标准”进行全面修订,并且将炼、轧合并,红线类目更细、更精、更准,层级职权更加明确。
仅仅4个月以后,“红线标准”再次升级,炼钢“红线”公司级项目新增约15%,轧钢公司级项目新增约48%,一大批项目提级管控,还特别将“表面看不出来”“理化检测不出来”的隐性情况也划入“红线”范围。
“‘红线’升级不代表此前不完善,而是体现出企业与时俱进的质量管理思维和质量‘主线’的紧抓不放。”沙钢总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沙钢总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:“质量红线标准提升,要求职工要进一步提升操作技能,设备要保证最佳运行状态,备品备件高效管理等,可以说带动了整个生产体系的进步。”
实践表明,沙钢的质量“红线标准”并非简单的指标加码,而是一场覆盖全链条的质量革命。其核心逻辑在于:将质量管控从“末端处置”向“前端预防”延伸,从“单点控制”向“全链协同”升级。
这条质量“红线”也必将成为点燃沙钢新时代新发展的“火线”。
站在五十周年的历史节点,紧抓质量“主线”“红线”“火线”,沙钢正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,厚植价值创造动能,发力创新、品质、高效、智慧、绿色、责任“六维沙钢”建设,向着“产品卓越、品牌卓著、创新领先、治理现代”的国际一流企业和基业长青“百年沙钢”勇毅前进,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愈发美丽而壮阔。